实践教学

   实践性是美术和美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我校人才培养过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包含着大量的实训性、 实验性和实习性课程与教学环节,学生接受实际的创造性思维和技能训练,直接接触社会、市场和生产实际,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践教学界定的基本理念

  学校依实践目的和方式不同将实训、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定义如下:

  1.实训教学指以课堂教学为方式,以理论教学为前导,通过手绘、制作、创意等训练,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和创作技能的实践教学。

  2.实验教学指以实验室教学为方式,通过实验操作及活动,检验知识和理论,掌握和提高操作技能和创作技能的实践教学。

  3.实习教学指以社会实践为方式,通过参与社会美术实践,应用、检验、提高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

  4.毕业创作(设计)与毕业论文属实践性课程,总结检验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进行设计与研究创新的能力水平,并结合 社会与市场需求取得综合创新与设计实践的新成果。

  5.拓展综合课(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完成,可给予 1-2 学分作为选修学分) 包括:市场调查与设计采风;社会设计实践;参加各级各类设计展及大赛;参与完成社会设计任务;参加各种技能资格培训等。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天津美术学院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专业综合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等课程中的实训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分主修实践课和选修实践课。主修实践课为本学科各专业方向学生的限选课程;选修实践课为全校各学科、各专业方向(含本学科各专业方向)学生的任选课程。

    《天津美术学院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示意图》

(1)主修实践课程,指专业综合基础、专业基础和各主修方向课组中的各类实践课程。主修实践课程(含实训)的学时一般要占到主修全部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主修专业课程的80%以上。

(2)选修实践课程,指基础教育学院和各专业方向开出的综合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延修、续修方向课组中的各类实践课程。延修课程组供外专业(方向)学生选修;续修课程组供本专业(方向)学生选修;学生亦可在二组课中任选学习。

三、实践教学的模式

       实践教学在学校统一的学分制管理下可采用基础教学班级制与专业教学工作室制兼顾的教学模式,由造型基础教育学院、各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别负责,统一管理。

(1)综合基础中的实践课程以专业类为基础进行教学,由造型基础教育学院负责。

(2)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课中的(二、三、四、五年级)实践课程教学由各系负责,直至毕业创作。

(3)美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计与新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统一安排各年级、各类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4)每学期1至13周为本学科主修教学时段,14至18周为全校各专业选修教学时段。

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近130个校外专业实践实习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个。学校注重资源配置向教学一线倾斜,近三年投入经费974万元用于两个实验中心的建设。

五、实践教学改革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以“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强化创新”的思路,统筹优化、系统设计、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定期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将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近年来,注重了加大数字化、沉浸式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

 

 

 

 

 

 

 

 

 

 

 

 

 

 

 

 

 

快速链接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天津美术学院    津备05013602号-1    津教备0059号  

移动门户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