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值孙其峰先生100周岁,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献礼“新中国成立71周年,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以线下、线上联合观展的方式,整理、再现孙先生的教学和艺术成就,梳理学校发展历史,弘扬其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奉献精神。


孙其峰先生,1920年3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县。1944年考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52年调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奠基者,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家。
孙其峰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奠基者,在花鸟画、书法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重视并积极参与美术理论研究。1947年他自国立北平艺专毕业后,至今已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教育70余年,是桃李满天下的美术教育家。
孙先生在教学实践中,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将学院教学方式与中国传统绘画以临摹入手的两种训练方法结合在一起,主张写生与临摹并重,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既“师古人”,亦“师造化”,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规律,举一反三,开创了中国花鸟画教学的新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孙其峰先生重视写生的同时也重视画谱的建设。五四以来,画家普遍主张写生而反对临摹画谱,认为《芥子园画传》是学画的一大束缚。中国绘画长期以来形成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人物画各种线的描法、山水画的皴擦点染、花鸟画的勾花点叶,经过长期临摹、因袭,确实显现出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使绘画变得缺少生活气息。
学画的人要不要通过程式化的画谱入手?至今仍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孙其峰先生主张通过画谱入手学习传统绘画,所以多年来热心于画谱的修订和创建,并且不断为画谱的完善添砖加瓦。但是,孙其峰先生主张将临摹与写生交替进行,更可以开阔眼界,锻炼自己并迅速成长。临摹是继承前人的极好途径,艺术不可能从零开始。孙先生自己绘制的大量课徒稿完全来自写生,鲜活、清新,在艺术趣味上胜于前人。
孙先生一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的中国画作品,在抒情寄意的同时,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适应教学、传授技法的热情。就是一些非为教学而创作的作品,皴擦点染尽在其中,不似画谱而胜似画谱。
多年来,孙先生率先垂范,为学校的教学资料建设捐献了大量的包括课徒稿在内的书画作品,不计报酬,分文不取。在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孙先生的无私行为显得尤为珍贵。
“传薪者: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孙其峰先生”
云端入口主界面


云端展收入了孙先生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部分中国画、书法作品,以及其经典的教学文论。同时跨媒体创作团队根据作品特点进行了动态演绎,以多元视角丰富老先生的创作风格,以此向人民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致敬。


《传薪:孙其峰先生中国画课徒稿作品展》
线下展回顾







2020年9月10日--10月10日《传薪:孙其峰先生中国画课徒稿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览的作品大多作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创作于孙先生艺术生涯盛期,其中包含孙先生的一些代表作。与孙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一样,这些艺术藏品是天津美术学院重要的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弥足珍贵。除了160余件藏品之外,借自私人收藏的114件花鸟画稿及部分教学笔记等资料也一并展出。
多年来,孙先生一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的中国画作品,在抒情寄意的同时,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适应教学、传授画法的热情。即使是一些非为教学而创作的作品,皴擦点染尽在其中,不似画谱胜似画谱。
为了深度传播和弘扬孙先生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奉献精神,表彰老艺术家为学校做出的突出贡献。天津美术学院同期推出“传薪: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孙其峰先”云端展。籍此整理、研究孙先生的教学和艺术成就,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敬请关注。

"传薪者:
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孙其峰先生"云端展
中共天津美术学院委员会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实验艺术学院党总支
移动媒体艺术系党支部联合呈现
============艺书ARTBOOK支持============
跨媒体创作学生团队
张文君 陈 钱 李雨晴 梁淳璐 胡柳生
邹健安 李文芳 柳世军 苏 鹏 冯子毅
林 迎 管天浩 曾宇璇 陆天泽 高子健
跨媒体创作总监
蒋旎 房凡
跨媒体艺术顾问
王爱君 张锰 刘姝铭 张欣 孙峰
张书恒 马良 王国俊 赵宏伟 马煜煇
联合策划
杨鹏 李不酸 于童 董毅
总策划
王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