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2018级第一工作室坦培拉课程作业展在A楼三楼展厅举办。作为油画系本科必修课,历时四周的坦培拉课程中,学生们完整学习了从底板制作到绘制完成的全过程,在复杂、严谨的技法学习中,是授课教师引领学生探寻源头艺术的过程,也始终体现出师生们不断寻根溯源对独特语言在今天的价值与意义。今年,也正值我校造型艺术学院油画材料实验室成立20年,官微在坦培拉课程作业展上专访了工作室负责人、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姜中立教授。
坦培拉课程作品展的示范效应
坦培拉绘画是油画诞生前西方绘画中的主要表现方式,也对早期油画的材料、技法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后,坦培拉绘画以她内在的品质、独特的语言和材料特点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展出的是油画系四年级第一工作室学生的坦培拉课程作业,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出良好的状态和对未知探究的热情,完成的作业语言清晰、精致、完整。




展览现场
在展览前言中,姜中立将他对学生学习的收获提炼为:“相信此次课程的学习,对于每位同学即是未有经验的体验,也是心性的凝炼,更是面对未来以敬畏之心建构作品中生命的创造。”

展览现场
姜中立谈到举办课程作业展的初衷,他表示:“坦培拉课程是油画系核心课程,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举办课程展是为了进一步营造造型艺术学院浓厚的教学氛围,不断总结经验,把教学效果、特色亮点推广出去,提升专业课教学的内涵发展和外延拓展。造型艺术学院也将通过系列课程展,引导教师们专注课程建设,关注教学研究。”

展览现场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谈到:“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天津美术学院油画材料实验室的发展及其课程建设形成了鲜明特色和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这个展览体现了造型艺术学院专注教学研究的温度。希望造型艺术学院将作业展作为教学成果集中展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系列专业示范课特色,及时总结凝练,注重在新文科建设、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创新交叉融合等方面推动内涵式发展。”

院长贾广健、教务处处长寇疆晖、造型艺术学院院长郑金岩、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福瑜、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姜中立、油画系副主任袁文彬、油画系党支部书记刘悦,专业教师杨健男、祁峰、岳杨与学生在展览现场

参展学生代表董玉与她临摹的作品

参展学生代表徐扬与他临摹的作品

学生们在制作基底

教师示范上色

教师姜中立做的范画--坦培拉临摹作品

教师姜中立在实验室教学
全国最早纳入本科必修课程的油画材料系列课程
2001年,造型艺术学院油画材料实验室创建,实验室设立了4门课程,分别是油画基础材料与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综合材料和坦培拉技法与语言研究。油画基础材料与技法课程聚焦传统油画基底、媒介制作、技法,使学生对油画基本材料、技法有系统深入了解;古典油画技法是对应第一工作室的课程,通过溯源研究,让学生深入学习油画诞生之时的绘画语言;综合材料课程是第二和第三工作室的拓展课,探索材料对绘画语言的影响,尤其是对20世纪之后艺术家通过材料表达观念、情感的学习,使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绘画语言,延展材料的内涵属性,及其承载的精神性和情感表达;坦培拉技法与语言研究是对应第一工作室的必修课,让学生了解坦培拉作为油画诞生前的绘画门类,其制作程序之复杂、环节要求之严格,学习曾经的艺术家们对严谨制作、形象表达和绘画本体研究极具理性、有控制力的表现。

2001年,教师姜中立授课

2005年,教师姜中立在材料实验室与学生交流



2006年油画实验室举办学生课程展海报及课程介绍





坦培拉及油画材料历届学生部分优秀作品
20年前,我校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是全国第一个将油画材料系列课程纳入本科教学大纲中必修课的高等美术院校,经过20年的摸索与发展,油画材料实验室的课程体系运行良好,通过系列课程,油画系专业课教学从造型、色彩研究衍生到材料研究,使学生们对油画语言本体学习更加立体、全面。
将“材料”作为“活的元素”深耕教学
姜中立教授谈到20年来油画材料实验室探索与创新:“20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中西方画家作品对材料的凸显,形成了现当代艺术表现更加多元,可以说,材料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和研究来说,需要我们进行梳理、总结和创新,在油画材料实验室运行20年中,我们对这4门课的建设和探索是与时俱进的,从教学目标、要求、内容、效果等方面不断提升内涵和扩展外延,这些教学层面的变化都能够通过学生的课程作业、平时创作和毕业创作展现出来,很多学生的创作开始关注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以材料为切入点使油画教学成果呈现更加多元和丰富的面貌。”



姜中立老师“凝固系列”油画作品


姜中立 《先驱者》 板上油画 50x50cmx6

姜中立作品《红军医生龙思泉》

姜中立作品《红军医生龙思泉》参加“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油画材料实验室始终引导学生打破“材料并不非技法层面的概念”,将材料看作“活的元素”。姜中立教授的课题《从技术到语言的转换》正是多年来对材料的研究整理,基于这些研究,他将西方不同时期绘画材料和技法系统梳理、讲授,并取其原理通过解构、重组、转换材料不同关系,延伸材料的新特质和可能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拓展绘画语言的新空间。“从技术到语言的转换”给学生提供绘画语言研究和创造新的思路,引导学生从传统到现代进行学习和转换。在传统体验的认知中截取资源,解构、演变、延展,从而在个人创作中拓展、创新绘画语言。

姜中立教授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王一恒的作品
姜中立教授谈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和影响时说到:“这两年,我的研究生们都参与到坦培拉课程中,他们在课堂上既是助教,又与本科生们同步创作作品,深入课堂的实践教学,使研究生们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材料研究不断深入,有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依然保持着对坦培拉和绘画材料的热情,他们有的继续深入研究,有的运用坦培拉进行具有个人风格的创作,有的到中国画材料实验室与导师交流或参加漆艺课程的学习,他们以材料为路径,不断探寻中西方绘画材料的嫁接与融合、研究与创造。”
结 语
20年,深耕1个实验室、打磨4门课程,围绕材料语言不断在教学上延展、开拓,在坚持中拓展, 在专注中思辨,油画材料实验室的下一个20年, 仍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