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新闻>>正文

校园新闻

我校人工智能艺术学院泥人张AI专属模型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2025-09-24 14:52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我校成果


在9月16日至17日于西安举办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上,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学院推出的“泥人张艺术数智化创作平台”成为展会关注焦点。该平台是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专属模型。能够准确捕捉并再现泥人张彩塑的艺术风格和技艺特点,协同生成三维泥人张彩塑模型,不仅保留了泥人张彩塑的传统精髓,还为其赋予了全新的数字生命力。


人工智能艺术学院参会师生


陕西卫视《陕西新闻》采访


平台核心:技术、应用与价值

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学院发起的“泥人张彩塑艺术数智化创作平台”,立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承,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非遗的新范式。项目聚焦非遗保护的核心问题点:传承断代风险、创作效率瓶颈、传播维度局限与数字化不足,提出从被动“记录”走向协同“生成”的活化路径。青年教师梁樊牵头的师生团队基于Flux.1模型,研发设计了高保真、强泛化的“泥人张”专属模型,并建立1300余张核心作品与扩展数据构成的高质量数据集。自主研发NexusFlux自动打标器与PS1训练管理工具,配合一站式AI创作工作流,显著降低了非技术背景艺术家的使用门槛。应用上,平台推动了“人机协同”创作模式,艺术家能快速实现风格迁移、主题创新与视觉方案迭代,大幅提升创作效率并拓展艺术表现力。实践表明,该平台不仅重塑了非遗艺术创作范式,还推动了文化+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非遗AIGC活化”模式,为其他非遗的数字化转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彰显了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学院在文化遗产数智化保护与传承领域的学术担当与时代价值。


生成的泥人张风格作品01


生成的泥人张风格作品02


生成的泥人张风格作品03


生成的泥人张风格作品04


生成的泥人张风格作品05


生成的泥人张风格作品06


配套展览:四大板块展数字遗产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现场


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的配套展览,聚焦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设置了古籍类、文物类、古建遗址类和非遗类四大板块。除了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学院推出的泥人张数字AI大模型外,展览还展示了包括故宫数字孪生应用服务平台、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资源、大运河千年文明沉浸式体验、应县木塔数字化复原等数十个数字化文化遗产项目。


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信息资料部领导演示AI模型


未来展望:数字技术重塑文化传承

展览现场,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数字技术正在重构文化展览的本质,未来的博物馆将不再只是文物的陈列场所,而是一个能够跨越时空、不断生成新内容的智慧场域。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还将在文物修复、虚拟博物馆建设、文化体验创新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向参观嘉宾介绍项目


该项目备受与会嘉宾的关注

关闭窗口

快速链接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天津美术学院     津ICP备05013602号-1    津教备0059号      中文域名:天津美术学院.公益   津ICP备05013602号-4 

移动门户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