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慧
造型艺术学院22级油画专业研究生
2024-2025学年硕士双学位项目
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非常荣幸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天津美术学院中意艺术类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录取,成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回顾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既有语言与文化差异的挑战,又有艺术理念的拓展和创作方法的收获。在这里,与天美的学弟学妹们做一个小小的分享。

初到那美,按照那不勒斯美术学院导师组的培养计划,我参加了绘画、身体现象学、视觉艺术的数字应用、装饰课程学习。在这些课程中,我对艺术的理解从“技术”更多地向“观念”和“表达”转变,并且对之前很少接触到的 Photoshop、Indegign 以及动画制作这些数字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尝试跨学科创作。在各位教授的指导下,先后完成了《城市印象》、《绚烂》系列、《文明的闭环》、《校园》等绘画、交互装置的创作以及定格动画的制作。在学习的过程,我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中意艺术教学模式的差异。相比天美教授严谨、扎实的教学,那美的教授则更像一个同行者,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探索。在Pellegrino Squillante 教授课题组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艺术团队的工作模式,在与教授与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锤炼提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同时在教授的启发下,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 “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这类的问题。
那美的学术活动十分丰富,这给了我一个在学术碰撞中不断提升的机会。艺术家Gregor Schneider的名为Bauen und Töten 的展览讲座以及美国艺术家 Nan Goldin 摄影展的座谈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为探索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关系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以及在空间中创建回忆的形式拓展了我的艺术视野,也让我开始尝试架上绘画之外的创作形式。

周末和假期,我会流连于各大美术馆。不仅仅是 “看”,而是带着天美人的眼光去“读画”,分析大师的技法,与之前临摹的印刷品感受进行对比。基于本人在表现性绘画的主要研究方向中结合了油画传统写实技法、罩染技法以及艺术语境的研究,我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油画技法知识,为自己的毕业创作以及毕业论文做足够的知识积累。同时我也走进当代艺术馆汲取养分,例如蓬皮杜艺术中心,毕加索美术馆。在这里,我先后接触到了用空间探索符号系统的艺术家 Angela Detanico 和 Refael Lain;将艺术展厅变成工作室 100 天的艺术家 Antoine d’Agata Method;通过线织装置艺术来表达对生命、死亡和存在意义的思考的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这些作品涵盖了装置、行为艺术、影像、编织等多种的创作形式,他们的艺术理念为我打开了创作思维的大门。
艺术考察的过程中,我也格外关注人文建筑以及自然环境。意大利整个国家就是一个露天美术馆,罗马的废墟、弗洛伦萨的街头、威尼斯的色彩潜移默化着我的色彩感觉和创作主题。利用申根签证的优势,我也有机会到其他国家进行艺术考察。因我的研究方向偏向表现性绘画,所以我会特别关注不同语境下的文化、生活、人文,为未来的创作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考素材。
总之,意大利的学习经历使我在艺术理论、创作实践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非常感谢天美提供的平台和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感谢那美给与的灵感和自由。未来,我将继续迎接不同的挑战,拥抱“不确定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探索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